双峰县花门镇清明祭奠英烈

作者王玖华 曾兵存 谢季福2025-04-07 17:15:30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寄哀思。4月3日,双峰县花门镇大托烈士墓庄严肃穆,该镇全体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片区书记齐聚于此,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敬献花圈,深切悼念在衡宝战役中英勇牺牲的37名烈士。

  1949年10月3日至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挺进湖南,打响了著名的衡宝战役,并在石龙山进行激烈的战斗,其中37名战士不幸牺牲,长眠于此。当地群众将烈士遗骨收集,于1971年修建了简易墓地。2010年清明节,双峰县在原墓地基础上重新修缮。2017年3月,大托村刘国林、陈再平等7位村民,耗资为烈士墓整修升级,成为双峰县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

  来到宝台山烈士墓,李文斌烈士遗像、衡宝战役烈士纪念碑和七烈士墓引人注目,透过墓碑的字里行前,七位烈士血洒战场的悲壮情景催人泪下:1949年10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41军123师368团参谋长李文斌,与国民党白崇禧部队作战中(花门镇宝台山村),带领368团副营长刘严新、排长张天思及4名战士阵地观察敌情,不幸被炮弹击中,7人当场牺牲。

  李文斌是宝台山指挥战斗的团级指挥官,也是军旅作家高玉宝的救命恩人,被追认为军职最高的一号烈士。2019年9月19日,第4野战军第41军高玉宝等战友的后代,在七烈士墓地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41军后代祭祀革命先烈活动。花门镇人民政府,分别于2008年和2020年,将七烈士墓修缮一新,被双峰县人民政府确立为全县青少年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在陈海清烈士墓,墓碑上刻着“人民英雄陈海清烈士之墓”,墓碑两旁配有先烈事迹生平和公祭文。陈海清1906年2月2日出生于花门镇石龙村的一个农户家庭,1921年考入湖南省第一中学,结识了王则鸣、彭平之等中共早期党员,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1923年经彭平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由王则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湖南省最早的党员之一。

  此后,陈海清担任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兼青年团湖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先后任湘西特委军工部部长;醴陵、浏阳巡视员。1928年6月,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上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新设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他被选举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28年8月,陈海清回乡省亲时不幸被捕,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1929年7月30日就义于湘乡县白潭,年仅23岁。1984年4月和2004年4月,双峰县人民政府2次为陈海清墓地修缮立碑,作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久纪念。

  而东桥烈士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墓碑吸人眼球:为纪念衡宝战役石龙山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24名无名烈士(其中战士19名,干部5名),1966年第一次修建东桥烈士墓,1973年10月重修,2010年清明节第3次整修,2022年花门镇党委政府重修东桥烈士墓,纪念先烈,激励后人。

  花门镇是一块红色热土,是革命先烈战斗的主战场和洒下鲜血的地方,花门镇大力弘扬先烈精神,修缮烈士墓地和清明祭奠先烈双管齐下,接受红色教育。2024年,大托村的石龙山战斗指挥所和战地医院按原貌修复一新,形成以宝台山烈士墓、大托烈士墓、东桥烈士墓、陈海清烈士墓为纽带的红色教育文旅融合长廊,推动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机制保障。

  “一定要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资源效应,让烈士墓成为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花门镇建设得更加美好灿烂,告慰烈士亡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勃表示。

  □ 王玖华 曾兵存 谢季福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