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彊游之喀赞其坐马车,邂逅多彩民俗
导游对我们说:那山那水那人,说的就是伊宁的美景。我们一行人被导游一蛊惑 ,下午6点就到达了喀赞其看那里的人。
当我踏入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那一刻,仿佛开启了一场时光与文化交织的奇妙之旅。
刚到景区大门,一群鸽子在天空中自由盘旋,时而落在屋顶,时而飞临游客身边,那灵动的身影与周围充满民族特色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再看那大门,四柱三门的牌坊式建筑,角拱形的门搭配着蓝、白、黄等鲜艳色彩,独特的造型极具韵律感,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觉,瞬间就将我带入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
我们在当地地导的指挥下,开启了“马的逛街”之旅。马蹄嗒嗒作响,清脆的铃声在街巷中回荡。街道两旁是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民居,蓝色的墙壁纯净而明亮,雕花的门窗精致而华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偶尔与其他马车相遇,大家微笑着相互致意,传递着友好与温暖,这简单的互动让人心生暖意。途中,我们走进一户居民的院子,品尝了美味的伊犁手工制作的冰激凌,奶香浓郁,口感绵密。观看塔塔尔族舞蹈时,舞者们热情奔放的舞姿、欢快的节奏,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我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感受着这热烈的民族风情。
喀赞其的建筑风格多样,欧式建筑的典雅、中西风格结合的独特、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以及具有百年历史传统的民居,在这里完美融合。房屋建筑对蓝色的运用极为广泛,外墙、屋顶、门板和窗棂常常以蓝色为主色调,再搭配上明黄、翠绿、樱花粉色等色彩的点缀,整个区域宛如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除了精美的建筑外观,居民家中大多种植着花草、蔬菜,搭建着葡萄架子,充满了生活气息。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喀赞其的每一个角落,给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我带着满满的收获与眷恋,不舍地离开了喀赞其。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更让我深入了解了维吾尔族的民俗文化,感受到了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美好氛围。
作者简介
刘雄,湖南新化人。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常委,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且行且歌》、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