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如何“活”出精彩?新化山歌给出答案!

作者卿跃飞2025-04-11 06:19:50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新化山歌是湘中文化的活化石,传承人的创新实践让非遗‘活’了起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黄可的这句话,道出了非遗保护的真谛。

  4月1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黄可一行在新化县调研,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的生动案例。

  在新化山歌政协委员工作室,国家级非遗项目新化山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福云组织的原生态山歌表演令人耳目一新。

  高亢婉转的唱腔,仿佛穿越时空,将听众带回那个山歌嘹亮的年代。

  但更令人振奋的是,陈福云没有止步于简单的传承,而是通过进校园、办培训、创编新曲目等方式,让这门古老艺术走进了现代生活。

  陈福云老师推出的“活态传承”理念,正是非遗保护的核心所在。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袁铁军的梅山武术表演。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梅山武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袁铁军刚劲有力的武术套路展示,与陈福云老师婉转的山歌相得益彰。

  陈福云、袁铁军,这对被黄可亲切称为“非遗之家”的夫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跨界融合”。

  黄可提出的“山歌+武术”文旅展演项目构想,正是基于这种创新思维。

  新化有丰富的非遗资源,有敬业的传承人,更有创新的传承方式。

  从陈福云的山歌培训到袁铁军的武术表演,从刘晓菊的湘绣圆梦馆到政协委员工作室,多元化的传承渠道正在形成。特别是将非遗引入校园的做法,为培养年轻传承人奠定了基础。

  当前,非遗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

  陈福云老师的经验给出了答案:创新是关键。

  利用新媒体扩大传播、开发文旅融合项目、打造示范案例,这些举措都能有效提升非遗的可见度和参与度。

  正如黄可强调的,健全保护机制、优化传承人梯队建设同样重要。

  当山歌遇上武术,当传统拥抱现代,非遗才能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或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

  从新化山歌到梅山武术,从个体传承到系统保护,湖南非遗工作的这张答卷,正书写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生动篇章。

  作者 卿跃飞

编辑: 刘杏梅
相关内容